
“看,‘老朋友’又来了。”
一过10月中旬,摄影师柴润就经常扛着相机往河边跑。
他说的“老朋友”,是一年一度从西伯利亚南下,飞临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停歇的候鸟。站在桑干河畔,柴润拿着望远镜静静观察。

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附近停留的灰鹤。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桑干河,古称“㶟水”,是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的上游源头、雁北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
柴润曾是一名风光摄影师,和鸟结缘始于一次拍摄。“有一次偶然路过桑干河,看到河面上成群的飞鸟,那时还叫不上几种鸟类的名字,只觉得好看。”
2010年,第一次拍鸟,柴润幸运地捕捉到了大天鹅。从此,他的镜头就总追随着这些天地间的精灵。
拍鸟,是件苦差事。“秋冬风紧,遇见下雪不一会全身就都盖满了,雪花顺着脖子落进衣领,更是凉飕飕的。”虽然艰苦,柴润还是乐此不疲,“有了鸟,桑干河就灵动起来了。”
十多年来,他见证了这里的生态之变。“我观察到的卷羽鹈鹕从最初的2只增加到最多时的50多只,黑鹳也从稀客变为常客。”说起眼见的变化,柴润很激动。
今年5月,在桑干河北岸拍摄时,柴润还惊喜地捕捉到东方白鹳在一处铁塔上搭建巢穴。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种好静而机警的鸟儿在此安家,是桑干河环境向好的生动标志。

2025年5月,摄影师拍到的东方白鹳。柴润摄
“一开始只认识大天鹅、苍鹭、赤麻鸭等几种鸟,后来慢慢认识了凤头鸊鷉、黑翅长脚鹬,现在年年都有没见过的鸟。”柴润笑着说,“每年都得学习啊。”
鸟类种群的增加,离不开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去年4月,大同市云州区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中心制定了《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计划(2024—2028)》,通过加强桑干河流域综合管理,定期清运周边垃圾,构建防护林带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改善鸟类栖息环境。
“目前,湿地公园记录到的鸟类已有一百多种,赶上迁飞高峰期,河面上雁鸭成群、鹳鹭齐飞,特别壮观。”大同市云州区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中心主任马怀宙说。
今年,大同市公安局云州分局也在候鸟迁飞季展开护鸟专项行动,在傍晚、凌晨等时段,对桑干河沿线、册田水库等重点区域进行“车巡+步巡+无人机巡查”的立体巡护,严厉打击非法伤害候鸟的行为。
“群众发现涉鸟违法行为,可以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大同市公安局云州分局常务副局长傅鹏说。
离湿地不远,还有一处野生鸟类救助点。
“那只大天鹅眼睛和腿受伤了,这只赤麻鸭是脚部受伤。”柴润对这里的鸟儿悉心照料,“等明年3月,如果恢复得好,就放飞。”
“没啥累的,每救助成功一只,心里特别开心,又挽救了一个生命。”柴润说。

桑干河畔,迁飞的候鸟。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从观鸟、拍鸟,到爱鸟、护鸟,柴润的身份在变,桑干河的生态也在变,鸟儿们用翅膀投票,留下一条条无声的生态日记。
天色向晚,又一群候鸟振翅南飞。“明年我还在这里等着它们回来。”柴润说。
“金台观晋”是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着力打造的新媒体品牌专栏。扎根太原金台路,遥望首都金台园。我们努力以人民日报的大格局观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山西。
统筹:周人杰
本期策划:周人杰
记者:周人杰
文字:焦搏文
视频拍摄:王帆 焦搏文
视频剪辑:王帆
出品: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
投稿邮箱:rmrbsxfs@163.com
(责编:王晏如、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