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22日,第八届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青岛市崂山区圆满落幕。
八载耕耘,大会持续强化其平台引领优势与产业“强磁场”效应,有力驱动先进技术落地生根,促进行业格局迭变升级,已成为引领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新高地。

青岛市崂山区今年的惊艳亮相,源于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核心载体——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作为大会永久会址的启用。这不仅是一个场馆的落成,更是区域产业战略地位的强力宣示。
其背后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指引,是山东省连续三年超20%增速的产业活力,是“十五五”将继续重点布局的决心,更是“以青岛为中心”的省级“1+4+N”区域布局的明确规划。在这一系列宏图之中,青岛“一核三极多点”的产业格局应运而生,而崂山区,正是驱动整个棋局的“核心”。

围绕省市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青岛市崂山区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前瞻布局、重点发力。其目标明确:打造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高地,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区。通过聚焦园区、集群、生态三大核心领域的突破,新质生产力在这里加速成长。
如今,全国超七成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汇聚于此,崂山不仅是山东VR产业的“桥头堡”,更已成为一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
虚实相见,梦想照进现实
每一个宏大梦想,都需要坚实的落点。青岛作为产业先行者,其答案就在崂山区:这里既有歌尔的“全球研发+生产”基地,也有国家级的创新中心,共同构成产业发展的双引擎。在一流园区的承载下,一个从顶层设计到技术研发,再到场景应用的产业体系日臻成熟。
随着大会启幕,以“灵境飞舟”为灵感的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惊艳亮相。这艘“未来科技大飞碟”不仅是流量的焦点,更是青岛将虚拟现实梦想“照进”现实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步入创享中心,这座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超级航母”,其意义远超一座物理建筑。它不仅是前沿科技的展示窗口,更是集产业实训、国际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标志着崂山区正以“全球虚拟现实产业新高地”的姿态强势崛起。
然而,创享中心的启用,仅仅是一个开端。它如同一支号角,吹响了片区建设的全面提速:虚拟现实总部基地、智造工厂等六大在建工程全速推进;智造工场与整机二期项目也已蓄势待发……一系列利好消息,勾勒出产业承载空间加速拓展的壮阔图景。
从蓝图走向现实,崂山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显现。硬件端,歌尔视界、歌尔光电等项目已开花结果;软件与内容端,视辰信息等26个优质项目成功落地。更令人振奋的是,小米AI眼镜实现规模化量产,歌尔硅基OLED显示模组完成试制,雷神、乐相等AR/AI眼镜新品接连发布,一条覆盖硬件、软件、内容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型。

强链密码:从关键芯片到垂直应用
青岛市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链正实现“质的跃升”。芯格诺微电子、睦星科技的芯片项目,将彻底解决智能穿戴领域的“缺芯”之痛;格如灵科技则让VR技术在教育、培训等领域扎根生长,产业链价值持续攀升。
硬核实力:国家级平台的创新突围
位于青岛崂山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已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自主研发的仿真工具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旗下拥有全国唯一的双认证检测平台,是海尔、小米的“质量考官”;其中试平台更是获评工信部重点培育平台,加速实验室技术走向市场。
双轨并进:描绘千亿产业集群蓝图
大会上,青岛市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指出,2025年全区VR与AI产业链总规模将跨越600亿元,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达1200亿元。未来,两大产业规模将双双突破千亿,并配套近50亿元产业基金,全力建设“中国VR产业之都”和“国家AI先导区”。
AI赛道:四项省级荣誉与一个“首”字招牌
在人工智能领域,崂山2025年一举囊括四项省级集群认定。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全省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已正式启用,1500平方米的专业场地将为海洋、康养等领域的机器人提供训练场景。
载体爆发:重大平台项目迎来“收获季”
产业能级的提升,离不开载体支撑:中科曙光总部基地、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智驾云工场、国际数智港等一系列高端平台或已投用、或临近竣工,共同构筑起崂山未来产业的新高地。

精准布局,43个AI项目落子崂山
今年,青岛市崂山区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大模型、海洋AI三大赛道全面发力,已成功招引43个优质人工智能项目。
“崂山速度”与“链式生态”
头部企业并行科技仅用20余天便快速落地,“三千卡算力资源池”即将上线。更引人注目的是,浪潮“海若”大模型(全省首个双备案模型)与中科院“伏羲”大模型等核心项目接连入驻,标志着崂山已形成“链主领航-龙头带动-梯队培育”的健康产业生态。
一场会与一次产业启迪
大会的价值远超其本身。同期举办的“2025元梦山海第二届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大赛”,已成为产业创新的“风向标”。大赛涌现的优秀作品,不仅展现了国内顶尖的XR技术实力,更描绘了一幅虚拟现实与AI、文旅、工业等深度融合的“元梦山海图”,为“搞活一座城”提供了无限的产业想象力。

同样在2025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特设虚拟现实产业专题,集中呈现了该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场景化落地成果。活动有效深化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技术验证—场景落地—商业闭环”全链路贯通,加速一批优质项目在青岛、在崂山落地生根。
走进充满科技感的创享中心四层,产业展区系统呈现了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应用成果。
虚拟现实展区汇聚歌尔、大朋VR、格如灵、雷神科技、亿境虚拟、雷鸟RayNeo、九境美、索尼、小派等30余家国内外领军企业,集中展示多款特色终端设备,以及《Astation》《花木兰》《生命奇旅》等LBE大空间体验与VR电影作品。人工智能展区则展出来自EX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品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全面呈现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前沿动态与融合应用。
“青岛市崂山区在虚拟现实产业的布局既宏大又深远,不仅构建起国家级的产业结构,更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与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期待崂山虚拟现实产业持续拓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态、引领发展。”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网络计算实验室主任沈寓实如此评价。
产业集聚离不开适宜的土壤,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这片土壤的“催化剂”,为企业成长提供生机勃勃的发展沃土。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构建了覆盖企业落地、研发投入、场景开放、人才激励的全周期政策服务体系,推出“繁星计划”“一业一策”等精准举措,为企业发展全程护航。高效服务推动企业落地跑出“加速度”——大朋VR从启动迁移到正式入驻仅用三个多月,这种“崂山速度”与“崂山温度”,正成为吸引企业愿来、愿留、愿发展的关键魅力。
大会虽已落幕,发展任重道远。作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正在崂山区双轨并进、聚势而起。
面向未来,青岛市崂山区将出台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构建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体系,优化空间载体、强化链式招商、构筑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创新高地,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数智产业新城,助推青岛数字经济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摄影 张力伟 王宏翔 王海滨)
供稿:青岛市崂山区委宣传部
编辑: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