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地”井深八百米 “氧集水”瓶里烟火香——山东氧集矿泉水公司高品质发展纪实

2025-05-02
来源:智慧中国    

  在沂蒙山腹地的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五彩庄,一缕山泉正书写着关于守护与馈赠的故事。这里的水,浸润着长寿老人的皱纹,浇灌着樱桃树的根系,更承载着一群创业者与绿水青山相守的赤子之心。

  

  

  一碗山泉水,浇出创业梦

  五月的五彩庄,樱桃树上挂满红玛瑙般的果子。村口长寿老人王见兰家的院子里,李燕正蹲在压水井旁,熟练地压出一瓢清水递给老人。老人眯着眼笑:“这水甜了几十年,没成想还能变成城里人的宝贝!”

  2018年,枣庄姑娘李燕第一次来五彩庄旅游时,就被这里的山水迷住。她至今记得那个细节:父亲喝了她带回去的山泉水,把搪瓷缸子敲得叮当响:“活了六十多年,头回喝到这么透亮的水!”正是这声清脆的敲击声,让原本做服装生意的她萌生转型念头。

  选址时遇到暴雨冲毁山路,办手续时跑遍十几个部门,打井打到300米还没见水……这些创业艰辛,李燕如今说得轻描淡写,唯独记得村民孙大娘每天晌午准时送来的槐花饼。818米深井打通那天,全村老少围着汩汩清泉又唱又跳,老石匠当场刻了块“饮水思源”碑立在井边。

  

  巡井人的“山林日记”

  清晨6点,技术员赵志刚背着检测包进山了。他的巡井路要穿过3公里原始次生林,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4月7日,发现红腹锦鸡在取水点下游饮水”。“4月23日,补种20棵油松”。

  水源地保护区内,每棵树上都挂着蓝色号码牌。“这是我们的生命线。”总工程师于工指着监测室大屏,9个实时摄像头正对着取水点周边。最让他骄傲的不是先进设备,而是村民自发组成的护水队——65岁的护林员老孙头每天巡山时,总要多绕两里路来看看水管阀门。

  在化验室,记者见到保存五年的水质样本。2019年至今,锶含量始终稳定在3.2mg/L上下。“山不会骗人。”技术员小刘说,”去年暴雨后浊度超标0.3,我们宁可停产三天也不放一滴不达标的水。”

  

  

  樱桃园里的“水文章”

  孙瑞霞书记的手机里,存着张特别的照片:游客举着矿泉水瓶与樱桃合影,瓶身上印着“喝氧集水,摘双堠樱”。这对“姐妹花”的创意,让今年“五一”游客量同比翻番。

  “以前游客摘完樱桃就走,现在能在村里住下了。”农家乐老板孙建军算过账:游客每买一箱矿泉水,就能兑换10元樱桃代金券。更让他感动的是,水厂把废旧瓶坯加工成樱桃包装盒,“光这项每月省下2000元成本”。

  在村小学,孩子们正用矿泉水瓶做手工课。校长指着一件“清泉流响”装置艺术说:“李总答应把这些作品摆进展厅,还要给创作者发奖学金。”阳光下,塑料瓶折射出彩虹,映照着墙上的稚嫩笔迹:“我家的水甜了全中国”。

  流水线上的“温度计”

  灌装车间里,工段长王大姐有个“绝活”:听声辨水温。“25℃的水流声最清亮,像山涧溪流。”她戴着白手套轻抚流水线,“这些瓶子的消毒温度要精确到62℃,差一度都不行。”

  定制水车间正在赶制深蓝汽车的订单。业务经理小张展示客户留言簿:“某幼儿园要小熊瓶盖,养老院需要易拉环设计,消防队定制了能垒成防洪墙的方瓶……”

  仓储区,送货司机老周把最后两箱水搬上面包车。他车头挂着平安符,是王见兰老人用红绳编的。“给养老院送水要赶早,老人起床就要喝温水。”说着,他掏出保温箱,“这是给3号楼张奶奶带的降压药,顺路的事。”

  

  小水滴里的“大民生”

  在沂南县乡村振兴馆,氧集矿泉水的展台别具匠心:瓶身组成“沂蒙山”造型,水流沙盘标注着“每卖一瓶水捐2分钱给村医疗站”。财务主管孙令华透露,去年光瓶盖回收就为村小学添置了30套课桌椅。

  更深远的变化在田间地头。村民孙大哥不再外出打工,改种矿泉水厂包销的富硒玉米;农家乐用上了水厂研发的山泉豆腐机;就连樱桃枝条都被回收制作瓶身花纹。“现在村里年轻人回来了三成。”孙瑞霞书记摸着新修的文化墙,上面刻着村民的“水源记忆”。

  夜幕降临,水厂观景台亮起星星灯。李燕指着山下灯火说:“看,农家乐、水厂、村居亮成一片了。”山风拂过她手中的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使用氧集水的三个社区,老年居民体检指标优秀率提升17%。

  后记

  临别时,记者在村口遇见挑水的老汉。他哼着小调:“蒙山高啊沂水长,好水泡茶分外香……”塑料桶上“氧集”二字在夕阳下泛着柔光。这抹光亮,映照着818米岩层下的亘古清泉,更映照着一个企业扎根乡土的温度。当商业文明与农耕智慧在山坳里相遇,乡村振兴的故事,正随着汩汩清泉流向远方。(刘茹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