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五喜:脚下沾泥土 履职有温度

2025-05-20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王琪 段佳瑶 曹鑫

  春日的三合村,绿色麦浪翻涌,白色苹果花缀满枝头。夕阳西下,村民们围坐在村委会拉家常,孩童追逐嬉戏。这幅和美乡村画卷的背后,离不开一位扎根乡土30年的“带头人”——铜川市印台区人大代表姬五喜。从普通党员到群众信赖的“代言人”,他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践行使命,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着人大代表的责任答卷。

  33

  深耕“责任田”:把民意写进履职实践

  姬五喜的民情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全村400余户家庭的家长里短,这不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他深入了解群众生活、收集民意的体现。在他的眼中,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既然大家相信我选我做代表,我就要义不容辞地反映民生、民情和民意,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以前我们村的生产路又窄又陡,大型机械进不了地,收麦时大多靠人力,时间至少也得个十天半个月,要是遇上天下雨才麻烦,弄不好都会收成出芽麦。现在姬书记让水泥路通到家家地头,联合收割机直接开进地里,收麦子三两天就结束了,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村民刘发明自豪地说。

  针对三合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姬五喜深入调研后提出《关于村级产业路硬化提升的建议》《关于三、四组通组路建设的提案》等。这些建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先后推动70余公里生产路硬化、11个灌溉蓄水池建成、3800亩耕地深翻施肥等项目落地。

  为破解产业单一化瓶颈,姬五喜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三合村与蒲城、白水等地花椒种植基地建立技术合作,连续三年邀请农技专家驻村指导。如今,全村1000亩花椒园年产值超20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姬五喜通过推动产业发展,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就业和增收问题,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情系“万家事”:用行动温暖民心

  “五喜的电话比‘12345’还管用!”老党员白天喜的玩笑话,折射出村民对姬五喜的信任。在三合村,不管是邻里纠纷还是汛期险情,群众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这位“贴心代表”。

  他创新建立“代表+网格”调解机制,3年化解矛盾纠纷13起,实现全村“零上访”,2023年三合村喜获“平安铜鼎”。每逢传统节日,他牵头组织文艺汇演,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为70岁以上老人送去慰问品,用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最让村民感动的是汛期值守——连续多个雨夜,他驻守在办公室,冒雨逐户劝说地质灾害点群众撤离,“群众安全比天大”的庄严承诺,化作无数个守护平安的深夜坚守。

  去年7月的一个晚上,暴雨突袭。三合村九组村民刘长江因照顾患病儿子,未能及时提前撤离。危急时刻,姬五喜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冲进雨中赶到刘长江家。他耐心劝说、紧急联系车辆,全程护送刘长江父子安全撤离。安全抵达安置点后,刘长江紧紧握住姬五喜的手,眼眶泛红地说:“多亏书记冒雨来帮我们,要不然真不知道会发生啥事!”同村村民也纷纷感慨:“五喜真是咱村的热心人,关键时刻靠得住!”

  谋划“新图景”: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大家把柴火垛垒整齐,生活垃圾都放在集中收集点,咱们的环境好了,旅游产业才有更好的发展基础。”5月8日,姬五喜正在四组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宣传动员。为了充分利用三合村自然风光秀丽、地理位置独特的优势发展生态度假乡村旅游,姬五喜同镇村干部积极谋划,多次外出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村实地指导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文旅项目要是成了,咱村能变成‘网红打卡地’!”站在村委会远眺,姬五喜眼中满是憧憬。立足村情,姬五喜敏锐捕捉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正牵头策划申报三合村文旅项目:挖掘村史文化、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生态果园+民俗体验”特色品牌。与此同时,他推动的牛场二期改造项目已引进养殖企业,盘活集体资产的同时,带动20余户村民就近就业。

  从产业提质到文旅破题,从基础设施到民生保障,姬五喜的履职清单始终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这位皮肤黝黑的农家汉子,用30年扎根乡土的坚守,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朴素情怀。(王根平 王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