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综治中心以“五有”“五个规范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上半年,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6%。
强化党建引领
构建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
实行“党委领导、综治协调、站所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人员、场地等关键问题。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兼任镇综治中心主任,统筹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民政办等多个单位(站、所)力量,建立“1+3+N”联席会商制度(1个中心统筹,3个专职人员坐班,N个部门随叫随到),实现“一中心统管、多部门协同”。每周组织召开研判会,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问题,有效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协同治理效能。
优化功能布局
打造集成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引导受理区,设有综合受理(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诉讼服务窗口。通过“一站式”引导与综合接待,群众诉求登记受理效率实现了有效提升,减少了办事等待时间;信访、法律、诉讼服务窗口集中办公,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增强服务群众的便捷性。多元化解区,整合调解、行政执法监督、信访办理、诉讼等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分层化解机制。创新“五步调解法”(摸排-分类-联调-司法确认-回访),对于一般性纠纷,调解组织快速介入、就地化解;复杂问题可通过多部门联合办公或司法途径兜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指挥调度区,集中接入“雪亮工程”监控点位,建立电子指挥大屏、系统运行监测、风险预警研判、事件分类处置等功能,实现矛盾纠纷风险“红黄蓝”三色预警,对辖区治安、矛盾隐患实时监测,为精准决策、应急处理、问题解决提供支撑。
落实工作机制
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推行“七个一”标准化服务工作法。从服务态度、沟通方式到流程引导,形成全方位、人性化的信访接待模式,让群众在舒适的氛围中反映诉求。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贴近,一杯热茶暖心,一份《权利义务和禁止行为告知书》引导,一次畅快淋漓的倾诉,一场推心置腹的答疑,一次心满意足的相送,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落实多元化解机制。政法委员组织办、所、队及村组联合分析,对全镇矛盾纠纷、治安形势、风险隐患等进行会商研判,找出问题根源,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实施方案,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科学的解决措施,更合理更高效的化解矛盾纠纷,推动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
建立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机制。建立特殊群体“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帮扶台账,对年老体弱、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众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联合派出所、卫生院、民政办等部门,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定期走访、生活救助等多元化帮扶措施。
推进规范运行
提升矛盾化解法治化水平
广泛宣传,营造依法信访氛围。在综治中心门口设置大型法治宣传栏,公开“导引图”、“路线图”、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同时,通过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律进村组”“法律进学校”等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科技赋能,提升综治信息化水平。依托综治信息平台,网格员通过“平安铜川”手机APP实时上传巡查发现的问题、事件,实现问题发现、上报、流转、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同时,建立“镇-村-网格”三级联动响应机制,对于网格员上报的问题,一般事项要求24小时内处置完毕,复杂问题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建强队伍,提升依法调解水平。组建由镇村威望高的党员干部、调解能手、退休教师等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案例研讨,提升调解队伍的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对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案件给予相应的补贴,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耀州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