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置。“五大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对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战略地位作出的部署和擘画。近年来,草原儿女牢记嘱托,一以贯之发扬干事创业的作风,在实现“五大任务”中取得一系列成绩,但达到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还须要聚焦新问题,遵循在变化中谋发展的理念使优势转效能,资源科技化。在二十届三中全会集中力量谋改革、促开放、迎发展的新形势下,实现“五大任务”更具独特风彩。其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五大任务”汇聚历史合力;其二,生产方式注入新科技高效能形成助推“五大任务”发展的“加速剂”;其三,强化北疆文化标识,“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为实现“五大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当前,草原儿女正铆足干劲奋战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在生产力领域的实际运用。因地制宜即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条件等有选择讲方法地推动新产出、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立场和辩证法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确立“五大任务”的战略定位,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产力理念在内蒙古的实际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内蒙古的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新篇事的高远擘画。
因地制宜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属性,又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实现“五大任务”既有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内蒙本独特禀赋,无法替代的功能与属性。“两个屏障”为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4200多公里边境线提供了安全保障;“两个基地”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大循环,关系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可靠和自主可控;“一个桥头堡”是打造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和沿边开放的重要支点。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念引领下,“五大任务”得到深入推进,主要体现在技术革命性取得一系列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实现一定程度有效配置,产业深度正在转型升级。目前,内蒙古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一煤独大”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1/3以上,正在向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坚实迈进。农牧业发展从重数量、重产量转向重品质、造品牌。“五大任务”正在丰富新形势新业态因地制宜新内涵。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系统性、整体性发展方式,要求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实现“五大任务”进程中如何形成新型生产方式,还须聚焦新质生产力视域中的问题。其一,在实现“五大任务”中,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力仍显不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大量科技领军和顶尖人才作为主体力量。科技、教育、人才的短缺导致技术大规模取得革命性突破还有待发展。其二,产品深度转型升级深度略显不足。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实现“五大任务”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须逐步克服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创新能力欠缺等弱项,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三,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而流动的体制机制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生产要素的高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发展。当前,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已成为理论探究和实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因地制宜实现“五大任务”是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独特使命。独特于内蒙古具有“蒙古马精神”,“北疆文化”,“模范自治区”的特有标识。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擘画中,如期实现“五大任务”,谱写内蒙古新篇章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蒙古有实力、有基础、有目标、有信心做好!
其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稳步前进,为实现新质生产力助推“五大任务”形成历史合力。内蒙古是我们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如今的草原儿女牢记嘱托,在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的目标所向的引领下,正汇聚起磅礴力量共同致力于党的光辉伟业。
其二,达到新质生产力要求步伐加紧,为实现新质产力助推“五大任务”注入“加速剂”。生产力转型的底座是能源,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一定是新能源新技术驱动。“两个基地”是内蒙古独有的资源禀赋,天然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经济发展为牵引力。在此理念引领下,内蒙古将因地制宜培养和引进一批战略人才、顶尖科技人才、一流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的应用人才专门致力于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以发挥内蒙古在实现强国目标的独特功能。
其三,强化北疆文化标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使北疆文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发展的文化态势,为实现新质生产力助推“五大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北疆文化是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绘就草原儿女干事创业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精神作品。“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马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已成为北疆文化独有的精神标识。此文化元素是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精、尖高素质人才精神富有的营养元素,是助推“五大任务”实现的精神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五大任务”在新征程中的辩证统一已熔铸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实践不断发展,理论认识和方法运用需要不断变化,在实现“五大任务”的进程中因时、因势不断运用新理念,采取新方法是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是高质量实现“五大任务”的使命。蓝图绘就,使命催征。草原儿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行,铆足干劲谱写最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章,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作者:杨丽静、田孟
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